小学必背古诗——浪淘沙 (其七)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顷刻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正文: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汹涌,如同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顷刻:短的时间,半晌。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半晌之间便退向江海会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射下像洁白的雪堆。
赏析: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构成出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从古到今天然界的一大古迹。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比拟力,形貌出潮退潮退的全历程。三、四句,当潮水退去海门之后,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笔墨外表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践上更烘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本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后期出名墨客,有“诗豪”之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