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2月4日,人们期待已久的第24届冬奥会正式开幕,精心准备的开幕式果然不负众望,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衬托在冰雪背景之下的视觉盛宴。尤其令人感到震撼和新奇的,就是诸多高科技手段的使用。

  可以说,这一届冬奥会所展现出来的科技元素格外引入瞩目。众多黑科技不仅让中国人倍感振奋,也使得所有参加冬奥会的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体育记者以及政府官员们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本届冬奥会,无论是场馆建设、赛事服务,还是观赛体验、装备设计,处处都彰显出“中国智造”的强大科技底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盘点一下,看看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新颖的高科技手段?

  1、采用直冷制冰技术和储雪技术,打造完美的冰面、雪面

  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首都体育馆引入直冷制冰技术、改变冰场构造等方式,实现快速升降温,2小时内即可完成冰面转换。同时可以打造“最快的冰”,采用这项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内,碳排放接近于零。

  同时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40%。这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冬奥会是奥运会首次。

  冬奥团队的储雪试验也取得了成功,能够将当年的雪储存到下一年。这项技术不仅能服务冬奥会,它还能为冰川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冬奥会通过研发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克服了气象条件对赛道的影响,同时还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这一高科技技术使得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成为全世界最稳定的赛道。

  2、大竖屏

  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开幕式现场,鸟巢中心最为显眼的就是那块大竖屏,它是一块近60米高、20米宽的LED屏,名为“冰瀑”。为了保证其在秋冬季节风速过大时,不被风“吹碎”,技术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记录了100-200多种风况来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3、地幕

  开幕式出现在地面上的那块显示屏,是由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构成,面积为10393㎡,包含超过4万块LED模块。为了保证在如此大的画面上达到完美融合并产生绚烂的色彩和画面,采用了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

  利用超大光学校正算法,对每个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可实现100000:1超高对比度,29900×15096超高分辨率和3840Hz超高刷新率。

  4、冰立方

  开幕式上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那个破冰而出的冰立方了,它的总重量约400吨,升降重量达180吨,放在一个84m×42m×10m的坑内,升降载荷超过了一般大剧场大型升降台的8倍。

  升降过程是通过电机驱动16根链条、16条钢丝绳所组成的4套同步传动单元,让冰立方的升降定位精度控制在±1mm。这部分的操作是由航空航天部的长征天民研究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而最后的碎冰效果是利用特效的光影实现的。

  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5、防疫神器体温贴

  外表很像创可贴,其实是内置芯片的袖珍无线电子测温计,检测体温误差0.1-0.2℃。通过手机APP绑定,它将涉奥人员实时体温远程上报给数据后台。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就会自动向防疫人员报警。

  6、自动加热和保温的外卖柜

  奥运期间,冰立方运行指挥室工作人员工作比较忙,3顿饭无法按点吃。为了保证冬季食物温度,组委会为他们特别配备了可实现智能、加温和消毒的外卖柜。即使错过饭点,食物也可以暂时储存在柜子里,进行加热和保温,确保人人都可以吃上一口热饭。

  7、自发热的“冰雪袜”、防切割材料的短道速滑比赛服、可实现-20℃御寒保暖的领奖服

  每双自发热,暖融融的“冰雪袜”,都是专门为冬奥健儿们量脚定制的。采用北极绒+纳米纱线的科技面料,这一高科技、人性化设计的产品,踩着冰雪还感觉不到冻脚。短道速滑比赛服使用防切割材料,剪刀划不破。领奖服应用炽热科技,可实现-20℃御寒保暖。

  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8、独立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

  本届冬奥会,运动员公寓每套户内都安装了独立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即使不开窗,也可以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智能红外感应、可视对讲等十几种功能,均可通过房间内的控制器统一操作。

  在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

  9、为脊柱提供最佳支撑的智能床

  冬奥村中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每张床都配有遥控器,可以调节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能为不同场景下的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这张高科技智能床的灵敏度极高,哪怕是掉落一根羽毛它都能感知到。

  得益于床垫内的内置传感器,它可以实现按摩、零压力、闹钟推醒功能。闹钟响起时,床会自动起降,不用担心赖床;打鼾时,床会调节头部高度,对其进行缓解。

  10、人性化的精准控温

  在冰立方馆内,3个区域空间保持着3种不同的温度。冰层表面,保持在零下8.7℃;高出冰面1.5米,控制在8℃-12℃之间;而观众席上,保持在16℃-20℃之间。这种人性化的温度设计,既能确保冰壶比赛对冰面温度的需求,同时又能照顾到坐在观众席上观众们的身体感受。

  奥运会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哪些高科技?)

  11、冬奥专线–京张高铁实现了高铁全程自动驾驶

  冬奥专线–京张高铁,“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全程自动驾驶,北京与张家口之间实现了地铁化通勤。太子城站是全球第一个建在奥运村中的高铁站,它使得运动员等涉奥人员能够迅速往返于3大赛区。

  上百个5G基站对所有奥运场馆区域实施了全覆盖,因此,在高铁内也可以进行稳定、高速的网络联通。

  12、机器人为冬奥会提供高效服务

  本届冬奥会,各大比赛场馆和冬奥村内,数百台机器人承担了疫情防控、安保巡逻、物流传递、导引咨询、消毒清洁、做饭送饭、翻译甚至手语等服务。在冰球赛场的五棵松体育中心,12台安全服务机器人为观众入场提供无接触式检票,1秒钟内能完成身份验证、智能测温、健康码查询、疫苗接种情况查询等8项流程。

  约100多个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为几千人提供各式各样的餐饮。如此高科技的用餐环境,使得各国运动员进入餐厅后,不是忙着点餐吃饭,而是用惊奇的目光到处参观、拍照,正如一些西方运动员直言:“来到中国才感觉到,原来中国才是全球最先进的国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