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杯2018几月份开始(世界杯总结之一-大势已成:西德式传控式微,侵略式防反登峰造极)

  记者 尹成君

  四年一度的世界足坛“华山论剑”进入尾声,当阿根廷队和法国队站在“华山之巅”时,回过头来,世界杯赛场风云变幻,有太多不断变化的战术潮流在涌动。

  从崇尚传控的西班牙队和德国队铩羽而归,到打防守反击的克罗地亚队和摩洛哥队进四强,当今足坛战术的主流已经悄然变化,要想胜利,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放弃传控并不可耻,坚持防守也并不容易,最终问鼎大力神杯的球队只有一支,而这一支球队必定是战术运用最成功的。

  足球世界杯2018几月份开始(世界杯总结之一-大势已成:西德式传控式微,侵略式防反登峰造极)

  实力强弱 不再分明

  世界足坛的战术潮流一直都以世界杯作为风向标。1990年德国队根据马特乌斯的特点设置“拖后自由人”;1994年巴西队改打4222,强调了后腰的作用;1998年法国队改用卡佩罗创建的4321“圣诞树”阵型,让中场更具控制力;2006年意大利队用“链式防守”只丢两球;2010年和2014年西班牙队与德国队引领传控潮流;再到近两届世界杯高效防守反击登峰造极。

  你方唱罢我登场,足球的多彩魅力,在不断的战术演化中得以尽情展现。

  卡塔尔世界杯上,足坛战术体系已经泾渭分明地划分成了两大体系。一支是以西班牙队、比利时队、巴西队和德国队为代表的传控打法,另一支则是以荷兰队、克罗地亚队、阿根廷队、法国队以及摩洛哥队为代表的高效防反体系。其实,从他们取得的成绩就已经看出,后者的战术优势已经明显高于前者。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足球走过了一段讲求功利的道路,以穆里尼奥“摆大巴”为主流的战术大行其道,而此时的西班牙正在酝酿一次变革,来打破这种防守模式的垄断。

  从2008年开始,借助伊涅斯塔等几名天才中场球员的崛起,西班牙足球用中场控制力极强的传控战术走向了辉煌。2008年欧洲杯冠军、2010年世界杯冠军、2012年欧洲杯冠军,这三座金光灿灿的奖杯,让传控体系一举登上了足坛至高无上的王座,引得无数球队效仿。2014年,同样崇尚传控的德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足球只能这样玩下去了,而只有传统的强队,才能依靠庞大的球星数量去支撑这样的战术体系。

  但是,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单调乏味的简单机械式运动,世界杯很少有卫冕成功的球队,一种足球体系也不可能一直一统江湖。

  足球世界杯2018几月份开始(世界杯总结之一-大势已成:西德式传控式微,侵略式防反登峰造极)

  2016年,足坛潮流开始其变化:一种极具侵略性的高效防守反击开始冲破传控的重围,散发出自己的光彩。那一年,葡萄牙队通过五场常规时间的平局获得了冠军,尤其是在决赛中,葡萄牙队用稳固而犀利的防反,在加时赛击败东道主法国队,让当时很多欧洲球队幡然醒悟,原来足球可以用平局换来胜利。

  而在战术流派最丰富的英超,以克洛普为代表,开始向传控战术的传承人瓜迪奥拉发起挑战,他用高位逼抢来破坏对手的中场控制,用快速反击来打乱对手的节奏,并在随后的几年内让利物浦与曼城分庭抗礼。

  2018年,在两年前的欧洲杯上吃了大亏的法国队,也依靠极富侵略性的快速防反获得了冠军,而与他们战术类似的克罗地亚队则获得亚军。西班牙队和德国队这两支依旧以传控打天下的球队,则早早地打道回府。

  从2018年世界杯开始,以稳扎稳打、步步紧逼的高效防反成为世界足坛的主流。卡塔尔世界杯上,这种战术体系让更多的球队受益,尤其是弱队。他们的球星数量与质量远不如那些强队,可是依旧能分庭抗礼甚至爆冷取胜,就是因为这些球队很好地执行了教练安排的快速高效防反战术,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沙特队击败阿根廷队、日本队击败西班牙队、韩国队击败葡萄牙队、摩洛哥队击败比利时队,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足球世界杯2018几月份开始(世界杯总结之一-大势已成:西德式传控式微,侵略式防反登峰造极)

  战术转化 瞬息万变

  在本届世界杯上,虽然防守反击是教练战术板上的主流,但是真正成功的球队,绝不是默默守着一种战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战到底。这样的球队也许会取得一两场胜利,但是从长远看,依旧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

  沙特队就是如此,他们在老谋深算的勒纳尔的指挥下,利用防守与造越位战术一战成名,可是接下来无法取得战术创新,因此死守着防反也无法改变接连失败的命运。

  成功的球队不会拘泥于一种所谓的万能战术,例如本届世界杯进入四强的摩洛哥队,主教练雷格拉吉并不是单纯地依靠防守反击来获得机会,而是主动地利用两条边路的明星球员马兹拉维和阿什拉夫的前插寻找战机。在淘汰葡萄牙队的那场比赛中,他们的阵型一度全部压过对手的半场,这种高压逼抢使得葡萄牙队极不适应,连C罗都毫无办法,这哪是一支弱队?

  阿根廷队主教练斯卡洛尼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他的战术主流是以稳固防守为保障的快速反击,但是也有信心与任何对手打阵地战。他不拘泥于阵型,不管是四后卫还是三中卫,都用得游刃有余,而边路反击与中路推进,他也从不纠结。在与同样打防反的荷兰队相遇后,斯卡洛尼放弃了打澳大利亚队时的双中卫,加入马丁内斯打三中卫,虽然牺牲了前场“三叉戟”中的一个支点,却解放了两条边路,最终攻进两球逼迫荷兰队与之进行点球大战。

  克罗地亚队能两次冲进四强,也与自身变化多端的战术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名义上是打防守反击,可是却拥有世界上最华丽的中场——莫德里奇、科瓦契奇和布罗佐维奇。在很多时候,“铁三角”之间的传控可以起到稳定阵型的作用,而他们在进攻时,又从不依靠无与伦比的中场完全压上,往往是寻找战机通过快速反击在边路传中,甚至为了保平而放弃很多看似不错的进攻机会,通过不停变化的战术来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其实,就连一直坚守传控的西班牙队,在恩里克的带领下也有战术体系的创新。他根据本国进攻球员普遍身材不高的弱点,安排了“小快灵”的进攻战术,在传控的基础上强调了边路的快速接应,可惜的是在进攻最后一环,没有像托雷斯或者比利亚那样的一锤定音型中锋,最终输给了战术更加灵活的摩洛哥队。

  而作为众矢之的的巴西队,则把所有的牌都放在了桌面上,成为所有球队研究的对象。被研究不可怕,没变化,才是真正的可怕,“桑巴军团”这一次准备充足却变化不足。无论是首发阵容还是阵型打法,连普通球迷都能预测出来,内马尔何时上场、起什么作用也在对手的掌握之中,因此当他们遇到克罗地亚队时,就不得不败下阵来。

  因此,世界杯冠军的最后归属者,必定是主教练具有开阔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打法并且能随时做出相应调整的球队。从这一点上看,阿根廷队与法国队进入决赛是众望所归的。

  足球世界杯2018几月份开始(世界杯总结之一-大势已成:西德式传控式微,侵略式防反登峰造极)

  交流融合 再无秘密

  也许有些球迷在看了本届世界杯大部分比赛后会抱怨,球队的战术体系不仅大致相同,连本来的特有魅力和极具个性的球星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的确,这就是世界足坛交流融合后的一个结果。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科技、通讯和交通的不发达,世界足坛的流派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分为欧洲力量派和南美技术流。往细了分,还有传统英式长传打法、荷兰全攻全守、德国高压逼抢、西葡拉丁足球以及意式混凝土防守等战术体系。

  但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足坛再无秘密可言,每一场比赛都能通过卫星转播到千家万户,每一个细节都能被足球教练无限放大后研究,因此不管是欧洲还是南美,战术的趋同性是不可避免的,各种流派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交流中开始融合,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获胜。

  而在球员的培养上,随着超级巨无霸式的豪门俱乐部出现,各国青年才俊的交流与融合也愈加明显。俱乐部在培养新人方面上,开始用模板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球员。例如在本届世界杯上的传统中锋,像法国队的吉鲁、西班牙队的莫拉塔、克罗地亚队的佩特科维奇,风格与特点都十分相似。后卫,则是像荷兰队范迪克那样的才算最完美,因此当阿根廷队冒出一个马丁内斯那样的矮个子,大家都觉得很另类。

  因此,在本届世界杯上,像梅西、C罗、莫德里奇、格列兹曼以及奥乔亚这样有鲜明特点,一眼能从人堆里认出的明星越来越少,更不用说之前的马拉多纳、小罗、博格坎普、苏克、布兰科等让球迷永难忘怀的球星了。本届世界杯上更多的是各大俱乐部批量培养出来、没有鲜明特点却效率极高、实用性极强的球员。

  这样的球员很适合讲究平衡,讲究整体配合的战术体系,而打整体足球往往会带来胜利。因此,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下,参加世界杯的32强只有少数球队保留了追求个人技术和风格的球员,这也是大势所趋。

  不过,足球之所以极具魅力,也在于它不会死板地复制粘贴所谓的成功秘诀,总有新的天才球员和教练用新的理念来改变足球,哪怕等上许久,也要在世界杯上开花结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