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所有人都可以骂《卧龙》的PC端优化做得不好,唯独手柄厂商不可以。
nba模拟器一共有哪些球队(栽在PC优化上,好评只剩37%?《卧龙:苍天陨落》绝不是最后一个)
《卧龙:苍天陨落》作为一款和我国玩家文化亲近,八字相投的游戏,首发期间在STEAM上却只得到“多半差评”,好评率不到40%的糟糕开局。玩家不满的点,主要集中在键鼠适配差,机能优化差,以及部分BOSS战设计太过阴间。
尤其前两点表现为鼠标的移动速度过慢,拖累了玩家操作的节奏;而即便是配置较高的硬件,《卧龙》也视而不见,“你强任你强,老子尼克扬”,新显卡关我什么事,该卡照样卡,闪退没商量。
翻看各个游戏,尤其是跨平台热门作品的评论区,你会发现PC版优化表现已经成了近年来困扰玩家的老大难问题,掉帧,闪退加上成吨bug那都是家常便饭,倒是键鼠适配成了光荣忍者组在《卧龙》里整得一出新活儿,也难怪刚刚发布的游戏更新重点提及了对该问题的修复,生怕玩家记忆力太好,影响到自己未来混饭吃的口碑。
考虑到《卧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栽在PC端优化问题上的厂商,所以接下来笔者就借着该作发售带来的这波热度,和大家聊聊类似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作为玩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强化“自我修养”,抵御来自渣优化的攻击。
请问胯下运球用键盘怎么按出来?
直到今天,在《NBA2K》这种年货篮球游戏的讨论区里,依然有为数不少的PC玩家,询问如何用键盘来执行某项技术动作,尤其是胯下换手,背后运球等模拟摇杆可以轻松carry的操作,换成键盘不是不可以,但多少有点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的嫌疑。
在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受整体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家庭即便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往往也不会给孩子购买PS这样的家用游戏机,于是乎“寓教于乐”,且本身就是信息时代必备工具之一的个人电脑,就成了很多少年玩家在FC之后,得以延续游戏生涯的理想设备。到了90年代末,大量优秀的国产单机游戏给人一种“我国男足总有一天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确切幻觉,《毁灭战士》《星际争霸》《辐射》等外国优秀作品,则让我们迅速和国际接轨,“开电脑玩游戏”逐渐成为一种默认状态。
对于很多pc玩家来说,枪车球都有可以用键鼠操作轻松搞定
如果说用电脑玩原生PC游戏是“电脑游戏机化”的第一阶段,那么第二阶段是以模拟器的流行为代表,告别了街机厅的乌烟瘴气,掌机的方寸天地,家用机的望眼欲穿,从《拳皇》到《合金弹头》,从《火焰纹章》到《口袋妖怪》,从《合金装备》到《胜利十一人》,PC真正扮演了“所有游戏在这里集结”的角色。
可能是电脑前面摆一个游戏手柄会显得“目的性”过于明显,于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玩家练就了用键盘玩一切游戏的本事。如果说我在上大学之后看见室友用键盘玩《生化危机3》还只是有些别扭的话(我感觉别扭,人家很流畅),那么被他用键盘在《街霸zero3》里狂揍,这让我感觉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键盘侠”的实战威力。
既然用键盘已经能打败我这个级别的FTG高手(我曾与人组队,报名参加过斗剧比赛),久而久之,可以理解PC玩家们会有种键盘能玩所有游戏,当然也包括动作游戏的印象。PC手柄虽然也盘活了一条产业链,但其类似产品一段时间里鱼龙混杂,那些抄袭家用机手柄外观,售价几十块钱的X通家产品,往往还不如用键鼠来得顺手。
现如今,一方面玩家们带着键鼠玩动作游戏天经地义的自信,另一方面《卧龙》首发版本确实存在视角移动速度与鼠标移动速度严重不匹配的问题。从PC键鼠转到家用机手柄玩FPS的玩家,都会在设置里把准心移动速度加快,以匹配原本的操作习惯,而《卧龙》显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玩家抡鼠标都快赶上摆臂运动了,游戏里却还是慢条斯理跟不上视角移动的节奏,血压不升高才怪呢。
如果说《卧龙》的操作问题还可以用控制器不匹配作为借口,为它洗上一句“拿键鼠玩动作游戏和穿着拖鞋打篮球有什么区别。”那么近年来越演越烈,全平台全类型游戏无差别的优化问题,则清晰划分出了哪些厂商在哪些时段里是“玩家之友”,而又有谁?已经成了渣优化问题的惯犯。
你继续骂,下次还敢
过去三年里,因为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让每一次新作,尤其是备受瞩目的大作发售时,都变成了“宝石鉴定会”——所谓“宝石”,是老玩家们对“游戏首发大暴死”衍生出的谐音梗,以前“宝石”大都和游戏本身的好玩与否直接相关,而如今随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游戏性”一词被妖魔化之后,评判的标准其实是变得更低了,好不好玩可以先放在一边,把最起码的优化先做好再上架啊,但即便如此,部分厂商还是选择我行我素,“帮助”玩家们记住了那些“延期发售的糟糕游戏”。
《战地2042》和《赛博朋克2077》无疑是“吹上去时有多高,摔下来时就有多惨”的一对卧龙凤雏,其优化方面的槽点包括但不限于帧数低,闪退频繁,运行bug多。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来自硬件层面,比如主机和PC架构不同,前者相对稳定,后者千差万别。
其中PS4-PS4pro的半代升级,又给习惯了家用机开发环境的厂商带来了新的难题,就连《地平线2》《战神:诸神黄昏》这样的第一方游戏,也不得不为了照顾更低性能的自家硬件,而在技术上做出妥协。反倒是被部分玩家骂出翔的《最后生还者2》,达到了工业层面对于硬件技能的无死角榨取。
接下来,硬件过硬,不代表厂商的优化水平过硬,《卧龙》的负面评价之一,就集中在该作的硬件利用率不充分,管你是几核的处理器或者多好的显卡,吃我“众生平等拳”,素知光荣以历史游戏见长,想不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其史观也能如此真相,让玩家在游戏中也能体会什么叫做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
影响厂商优化水平的最后一项因素,自然还是落到“钱”上。
最典型的,就是《NBA2K》近几年干脆就没有给PC玩家提供所谓的“次世代”版——优化都省了,上世代的换皮版你凑活着玩吧。2K的理由也很简单,《NBA2K》真正赚钱的两大模式,MT和MC,都因为PC硬件环境的关系,导致修改器和工作室横行,2K设计那一堆氪金点,最后落到自己口袋里的钱却微乎其微,所以一开始还想着优化,后来干脆就“上世代换皮+定期大规模封号”处理。
与此同时,基于订阅制的XGP,一定程度上让那些第一时间进入会免游戏阵容的厂商因为吃不到销量红利,所以更加不“在乎”优化(至少我们还从来没听说过有类似玩家下载次数或者口碑好坏,会影响XGP给厂商分成的协议),久而久之就搞成优化好是会员们“赚”到,优化不好销量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的恶性循环。
有意见就提,当也没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关于“眨眼补帧”的科学依据
看了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已经基本上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厂商无论主观意愿与否,技术力水平高低,优化问题依然会长时间存在,而为了把伤害(无论是对于我们的身心,还是我们的钱包)降到最低,玩家们也发挥民间智慧,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各位来简单分享一下。
1、眨眼补帧。不要觉得只有硬件性能残次不齐的PC玩家才会经常去面对优化问题,眼看着已经快要落后友商两个世代的NS,才是跨平台游戏想淌但又难以下脚的一处洼地。当主流PC玩家言必称2k120帧时,很多NS游戏在掌机模式下还保持着最低6XX的分辨率,以及20帧到30帧之间的帧数浮动。
不用指望什么优化补丁,就连《给他爱6》和NS之后下一代主机哪一个先来到都未可知,眨眼补帧就成了NS玩家的必修课,使用该技能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当你一段时间里游玩NS游戏时,最好不要同时去玩其他平台的游戏,否则会直观放大性能落差,因为难以忍受低画质而败下阵来。
之后NS的《霍格沃兹遗产》将考验玩家的眼“力”
2、参照玩家给出的经验,自己动手调整游戏配置。这个几乎是所有大作游戏登陆PC后,内容创作者们最先放出的“实战帖”了。根据自身硬件,调整游戏自定义选项中的各项参数,确实有助于改善游玩体验。尤其我国PC玩家数量众多,经验丰富,从当年更新驱动,安装补丁,到如今囊括网络设置在内,对各项游戏设置进行调整,都是为了在不花钱的前提下,提升游戏体验。而厂商则有下限但不多,比2021年底发售的《使命召唤 先锋》为例,居然存在选简中字幕全模式卡顿,不用简中基本流畅的奇怪设置,实锤了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不仅《使命召唤》,“吃”性能的FPS经常会爆出优化问题
3、还是买一个手柄吧。《卧龙》首发阶段的键鼠操作确实拉胯,但就算它达到了平均水准,难道用手柄不是更好的选择吗?除了MMO和RTS两大PC平台“亲生”类型之外,很多跨平台游戏都是基于主机开发,操作方式也多以双类比摇杆为准,抛开主机上那群插转换器打COD的屑,手柄的确能更好传递出游戏原生的操作手感。
4、避开游戏首发的高风险时间,等厂商发布了补丁之后再考虑入手。如今很少有厂商会像SE一样,从DEMO阶段就对玩家展开劝退,更多还是把自家作品吹上天,预告片的预告,邀请媒体朋友的试玩,加上各种高概念和提前预购奖励的虚实结合,都是为了第一时间拔得当其销量头筹。
然后就进入到“玩家批评-优化补丁-玩家再批评-版本在更新”的节奏,好的呢,起码经过一段时间能打磨出像样的作品,首发玩家相当于额外玩了一把付费养成,不好的呢,自然就是“我们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结语:从玩家反馈来看,PC版的《卧龙》在发布1.03补丁之后,依然存在包括闪退在内等问题。如果算上硬件性价比,XGP服务等因素,第一时间选择正确的最佳版本,居然也成了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情,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界限,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消除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