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回家,买了张4开大的纸,问她:“怎么又买纸了?”她说:“做手抄报。”我说:“昨天不是做了的吗?”孩子委屈地说:“老师说,要用4开纸,不能用8开纸。”“为什么昨天不说呢?”“昨天老师忘记说了。”
关于奥运会手抄报有哪些(“手抄报式”的素质教育,不要也罢)
昨天晚上,孩子做手抄报,花了两个小时,今天呢?看着4开纸,估摸没三个小时搞不定。朋友圈里,有家长贴出照片:把楼栋里的灭火器搬到家里桌上,孩子照着画。这次手抄报的主题是“消防安全”。
九点半了,从六点半放学到家,吃完饭,休息十分钟,七点左右开始做手抄报,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比昨天大了一倍的纸上,主体内容和文字已经搞定了。我催孩子睡觉了。孩子说明天就要交。我说:“不是画好了吗?”孩子说:“老师说,不能留空白!”我腹诽了几句,说:“我和妈妈帮你画完后面的。”
三请四催的逼着孩子去睡了,我和她妈妈,一起开始完成手抄报,填充空白,涂色,写文字……近两个小时,筋疲力尽的完成。
这个学期,已经是第三次手抄报作业了!
“植树节”、“清明节”、“消防安全”、“防溺水”、“学雷锋”、“保护知识产权”、“冬奥会”……记不清完成了多少主题手抄报了。双减之后,这个号称最具有素质教育意义、最能训练孩子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作业”,大幅增加。一份需要认真完成的手抄报,根据纸张要求的大小,两小时到四小时不等的时间完成,而且每每布置后,都要求第二天要交。于是全家总动员的画面不断出现,其他的没看出来,倒是家庭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手机上找符合主题的画报→根据纸张大小构图→用铅笔先描出轮廓→开始勾线→写出艺术字→涂色,我们一家三口交替完成。
有时难度太大的主题,孩子都不懂是什么意思,这项作业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我们大人身上了。我在想,孩子还好是四年级,还有点独立完成的能力,一到三年级的低段学生怎么办?这作业到底是布置给谁的?真的有素质教育培训功能吗?
当然,创新型的素质教育作业不止这些:竞赛答题;视频打卡;APP截图;生豆芽;种花生;编手链;做笔筒;做手工花盆;各种类型的问卷调查;阅读书推荐海报;节假日去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拍照打卡……有“教育专家”提出了“小学手抄报,初中思维导图”,是素质教育创新性作业取代传统作业的最佳方案!
于是“淘宝上的手抄报模板卖爆了”,甚至还有“量身订制手抄报”的服务项目。我想起双减前,被曝光的“帮做寒暑假作业,帮做各学科作业”的淘宝服务,当时,这是做为孩子们负担重,必须要减负的佐证之一的。世界就是奇妙,那是个圆,我们好像又回到的原点。顺便说一句:我们会在以后,看到更多的所谓能表现出素质教育成果的创新作业的。
素质教育,以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矛盾,不冲突,某种意义上说,应试能力、学习能力恰恰是素质教育中能力培养的核心。
但现在,我们发现素质教育似乎必须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才行,这样才是“思想正确”的表现;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成了万能贴,任何教育行为,无论合理还是不合理,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成了挡箭牌,各种引起大家不满的教育方式,都可以用素质教育抵挡。
于是,教育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一味地强调“快乐学习”、“自由成长”;为了迎合“素质教育”出现太多形式大于实质的表面工夫;不论证、不考虑实际、不反思的武断结论;不断推翻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教育传统理念……
其实,大多数的“手抄报式”的作业,不是老师能够决定的,可能是学校德育处的布置;各类检查的需要;团委、妇联、宣传部门的任务……看来,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体,多了。
用另一种非传统作业的方式,布置作业,而这份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连带着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这样的作业,不要也罢,这样的素质教育,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