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九部》(65)生活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无法想象生活应该是什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生活不该是什么样,这是因为我们备受生活的折磨,生活对于我们,往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磨难。生活为什么成了这样?我们通常会找到各种客观原因和人为的原因做解释,生活成了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客观事实。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伦理秩序和逻辑规则的交织运行,生活就是我们存在认识的表达,是我们精神意识的呈现,是人间关系的综合体现。
生活的本质关系不是我们再怎么使用物质世界,是我们在使用物质世界做了些什么。生活最本质的意义是我们再怎么使用自己,是我们在用自己做了些什么。生活没有最终的结果,生活最终的结果就是生活的过程,就是让我们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既然这样,我们就该使用生活过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就该设计和运行能够达到目的的生活。然而,我们设计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呢?我们设计出了什么生活模式呢?
不能不说生活是我们刻意搭建起来的一个公共平台,这个平台的目的是供我们使用来享受自己,享受愉悦幸福的时光。但实际上的情形正好相反,生活是供每一个人背负和承受的生存负担,我们谁不是在艰难地生活?千万不要认为生活的主要活动是人与物质对接,人在生活中创造物质财富、寻求物质支持并不是生活的核心内容,生活的核心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产生必不可少的人伦关系。也就是说,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人,我们不是活在物中,而是活在人中,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活在人彼此的关系中,活在彼此的存在中。可以这样说,我们从生活中主要感知的是人,而不是物。人的活动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不是物的活动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与物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简单关系,这种关系绝非是一种承受性质的被动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是受人与人关系的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物的关系,这说明人才是决定生活质量即生活好坏的关键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生活是人行为活动的平台,我们让人怎么活动,即让人怎么在生活平台上表演,我们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规则决定了人是一种什么生活角色,人扮演什么角色决定了生活的内容。我们让人扮演为自我生命利益而生活的人,并以生活的形式来强化这种角色的存在,让个人组成家庭利益联盟、团体利益集团、国家利益群体,这样的方式就将生活作为了利益的产生和分割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利益的交换与管理的场所。生活成为一个利益的集散地,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利益左右与支配的对象。利益分配的要素是竞争,我们需要通过竞争来决定利益的分配权。于是,生活被作为了竞争的场地,成为了人与人公开或不公开角力的现场。
生活这个供我们存在的终极的目的地,一直被作为我们生产、合作、分配、竞争、冲突、对峙和互相交流、互相利用、互相算计、互相攻击、互相杀戮的过程与现场。我们除了这样的生活,别无去处,我们除了这样的生活目的地,我们别无其他终极目的。但是,我们唯一的生活时空似乎被挪作他用,我们的生活秩序、生活角色、生活内容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生活成为了生存纷争以及矛盾演变的过程,我们被生活左右,推来搡去,在匆匆忙忙的、懵懵懂懂的生活过程中承受着自己的一生。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我们难道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形态来生活的吗?难道我们付出极大代价的生活就只有这样的结果?只能实现这种什么也不实现的目的吗?我们艰难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这样的生活吗?冷静一想,生活就像是一场误会,我们得到了不想得到也不该得到的一切,我们渡过的是别无选择又无可奈何的一生。生活被我们浪费了、糟蹋了、败坏了和错用了。生活是被我们不小心弄得一塌糊涂还是被我们有意识弄成这副模样?我们想过要把生活弄成什么样吗?我们试图想将生活弄成什么样吗?事实结果却是,生活强行地把我们每一个人弄成现在这样。
生活被弄成这样,是什么原因?是谁之错?除了文明智慧的我们自己,还有别的责任者吗?我们为什么要将生活弄得让人难以承受?什么原因使我们在无效地耗去生活的光阴?生活是我们有意创造的,这不容置疑。但我们却在无意地承受着生活的折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将本该一生享用的生活弄成这样?我们知道原因吗?追究出原因何在,我们能就此彻底地改变生活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