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许多媒体上报道了一个让全世界球迷和玩家都颇感意外的消息:EA旗下著名的足球游戏《FIFA23》,可能将是该年货系列的“最后一作”,之后就要放弃和国际足联的合作,以全新的名字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如果事情真的变成这样,对这个游戏里的版权和玩法会有什么影响呢?本来亲密无间的EA与国际足联,为啥会走到现在的分手局面?今天,就让咱们走进“两个FIFA”的世界。
两个FIFA,互相成就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全世界谈起FIFA并不会有什么误解。答案是唯一的:国际足联,全称应该叫国际足球联合会,是管理足球和各国足协的国际性体育组织,手下最大的IP名叫世界杯。
等到1993年之后,这个词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意思,那就是EA旗下最受欢迎的游戏系列,得到了国际足联授权而同名的足球游戏。
不过在开发阶段,游戏最初并不是叫这个名字。
1991年,EA欧洲分部负责人马克-刘易斯想要开发一款足球游戏,花费海量时间连画数张大饼,终于说服了对这个运动并不感冒的美国总部。项目一开始外包给了英国的制作人,后来交到了加拿大新成立工作室的手里,由铁杆切尔西球迷布鲁斯-麦克米兰担任主管。
而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开发工作如火如荼的同时,睿智的美国总部给这个游戏初定了一个名字:EA足球。而且不是EA football,而是EA soccer。
刘易斯看见这个天才般的想法,差点一口老血直接吐在了屏幕上。一个以欧洲为主要目标市场的足球游戏,直接用美国公司的名字再加一个不怎么受待见的soccer,这是生怕能卖得出去吗?
于是,他一边想办法拖延美国总部的英明决策,一边委托欧洲区的营销总裁去找国际足联谈判,希望能拿到这个更能让欧洲球迷接受的官方授权。
1993年初,EA和国际足联签下五年协议,让旗下的新游戏可以用《FIFA》来命名。初版协议金额没有对外公布,但双方后来在新闻稿里都用过“微不足道”来形容。
1993年底,《FIFA国际足球》(FIFA International Soccer)发售,成为整个系列的开山之作。
《FIFA国际足球》游戏本身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足球理论上是一个单独模型,但带球还是完全黏在脚上;又比如防守唯一的选择就是铲球,大部分游戏体验就是一条龙vs扑单刀;还比如存在一个恶性BUG,门将开球时你操作前锋挡在身前,有一定概率可以反弹入网……
然而这些都瑕不掩瑜,斜45度的等距视角、流畅的动作和FIFA冠名还是吸引了大量的欧洲玩家。明明只是12月才发售的游戏,却以接近50万份的销量成为了EA当年的卖座之王。
这下,美国总部终于认清了足球游戏在全球究竟有着多么庞大的市场。他们很快从名字里拿走了Soccer这个“美国词”,开始以FIFA+年份走起了年货路线。更多的研发资金、更多的版权费用,与科乐美的实况系列进行了你追我赶、漫长艰难的竞争,直到今天成为了足球游戏,甚至是各种系列游戏中的销量之王。
如今的每一个周末,全球会诞生大约3亿场虚拟足球比赛,在世界各地的《FIFA》游戏里开打。参与者既包括内马尔和若塔这样的著名网瘾球星,还有很多只“踢球”不看球的非球迷玩家。
用EA公司CEO威尔逊的话来说:“过去三十年,我们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这是一个巨大和伟大的数字。我们可以骄傲地表示,自己创造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同样是在那次内部会议上,他还充满自信地说到:“可能听上去有些夸张,不过我确实觉得FIFA这个词作为一个游戏,已经比一个足球管理机构(国际足联)更有知名度,也更加有意义。”
客观的说,国际足联在此期间也壮大了很多。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扩军到32支球队开始,他们把这项体育盛会在舆论热度和商业层面不断推向新的层级,并由此为中心疯狂扩张着自己的影响力。但近些年电子游戏市场扩张得更快,势力对比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总之,两个FIFA确实在这长达三十年的蜜月期里互相成就,携手膨胀成了顶级印钞机。然后,就像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一样,双方更有钱了,也就离分手更近了。
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现在的《FIFA》游戏究竟有多么赚钱。
说到赚钱,不得不提到最初只是《FIFA09》资料片的梦幻球队(UT)模式。这个融合了电子竞技和氪金抽卡的玩法一经推出,很快改写了足球游戏的传统概念。玩家们通过比赛、充值等各种方式积累资金,再通过开包或者做任务等各种方式获得球员卡牌,让他们加入你操作的球队。
而在卡牌的推陈出新方面,EA充分展现了为什么说挣钱才是人类突破想象力极限的原动力。色彩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白加黑早就从轮替升级到了杂交;名头上,周最佳、月最佳、年最佳、万圣节、圣诞节、球衣号码、出生日期、退役传奇、曾经的巅峰、未来的潜力……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
一众球星拿着自己卡牌站台的背后,EA现在每一年大约能从UT模式赚到12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国际足联从俄罗斯世界杯拿到的营收是61亿美元,但世界杯毕竟四年才一届,FIFA年货一直在出。而且这只是UT模式的氪金收入,如果再加上游戏本体的销售额……现在你知道EA的底气从何而来了。
这些庞大的数字碰撞在一起,双方自然会有更多的想法与摩擦。
根据《纽约时报》和《福布斯》等多家媒体报道,EA和国际足联在继续合作方面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肯定就是钱。双方目前的协议已经进入到了十年合约里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持续到《FIFA23》为止,金额是每年1.5亿美元。即使国际足联有着各式各样的大牌赞助商,从EA拿到的这笔钱也是他们价值最高的单一商业协议。
但国际足联并不满足,他们希望新协议的金额能再翻一番,至少达到每个世界杯周期(四年)总价10亿美元以上。
EA怒而掀桌:给不起!不对,给得起我也不想给!
第二个方面,是双方对于授权的使用范围发生了分歧。
在国际足联眼里,给EA的授权仅限于《FIFA》游戏本身。啥意思呢?大概就是你只能在咱们谈妥的框架内做游戏,想发散到更多地方不能直接还是用《FIFA》这个名字。
根据《纽约时报》的披露,国际足联十分之“喜欢”前面提到的那个UT模式,觉得应该有更多深层的参与(和分红)。他们也想单独举办或者出售足球电竞赛事的冠名权,而不是让EA包揽了所有的风头和好处。
换句人话来说还是——得加钱。
但EA不止觉得这些完全不合理,也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比如,由于阿迪达斯是国际足联的官方赞助商,EA本来想和耐克合作在《FIFA》系列里玩些品牌宣传的新花样,受到阻碍之后只能长期使用虚拟物品等间接方式。
又比如,EA还想在游戏里做出更多与传统11v11比赛不同的模式,甚至希望扩展到目前大火的NFT领域,但国际足联强调名字授权只包含谈好的类型。想创新?那自己去做个单独的新游戏吧!
于是就有了威尔逊在EA内部会议上的大吐苦水,以及更多的愤怒回应。
“我跟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说,‘钱是一回事,我们不会支付远超这张授权书价值的钱。但这不是钱的事,而是我们想要提供更多玩家想要的玩法。’基本上,我们从国际足联得到的只有包装上的四个字母,以及世界杯。可讽刺的是,国际足联授权如今却成为了我们发展的一大障碍。”
当FIFA不再是FIFA
如果双方真的谈崩,《FIFA》系列究竟会迎来哪些改变呢?
事实估计还真的和威尔逊说的差不多,这个游戏系列最主要的损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再用《FIFA》这个名字,二是从此失去了世界杯这项赛事的授权。
而玩家们最担心的队名、队徽、球衣,球星名字和人脸模型,以及除了世界杯之外的各项赛事授权,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因为这些授权,根本就不在国际足联的管辖范围之内。
目前EA手上的那些比赛和球队授权,来自他们和欧足联、英超等联赛、一些单独球队的200多项合作。至于球员们的个人信息,来自与FIFPro的合作协议,而且这份协议刚刚在2021年续签了一份“长期承诺”。
由于名字过于接近,很多人可能经常把FIFPro和FIFA搞混。但实际上,FIFPro全名叫做国际足球运动员协会,于1965年由法国、英格兰、意大利、荷兰等国球员代表在巴黎成立,发展到现在下属拥有70多个国家/地区的球员工会。
这个组织虽然在2009年被国际足联招安成为隶属关系,但一直保持着独立运营。也就是说,只要和FIFPro签下协议的游戏,就可以使用在他们下属70多个国家/地区踢球球员的姓名和肖像,不需要通过国际足联。
FIFPro身上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该组织到现在都没接纳德国和巴西这俩足球强国,开发商要么单独掏钱去买,要么就只能让游戏里变成“灰人”;又比如伊布曾经在2020年炮轰:“是谁允许FIFA游戏使用我的名字和肖像的?是FIFPro吗?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FIFPro的成员,也从未允许他们用我的名字和肖像来赚钱!”这条消息还得到了贝尔等人的转发点赞。
不过这些都是属于FIFPro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权利归属基本上影响不到《FIFA》或者其他购买了授权的足球游戏。即便《FIFA》未来换了新名字,也不会再像当年初代的《FIFA国际足球》那样:英格兰双前锋一个是引擎开发工程师自己,另一个是项目主管的三岁儿子……
《FIFA》系列真的会改变名字吗?不排除EA和国际足联今年还是能在讨价还价中各退一步的可能,但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早在去年,EA就向英国和欧盟知识产权局提交了“EA Sports FC”的商标申请,或许明年我们就能看见一个叫做《EA Sports FC 24》的“新”游戏。
不过广大的足球游戏玩家还有着更加充满想象力的建议。有人说《FIFA》可以改名叫《Pro EA Soccer》,简称三个大字PES;还有人说科乐美赶紧去接触国际足联,抛弃那个倒霉催的新名字《eFootball》,直接改名叫《FIFA》。
由此,两个足球游戏史上最伟大的系列同时达成吞并对手的终极目标,争吵数年的双方玩家也终于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多么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