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多·乌切洛(Paolo Uccello,约1397~1475)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画师。他曾经在佛罗伦萨求学, 受到多纳太罗与勃鲁奈列斯基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注重写生,善于研究植物、野兽、飞禽,被人们称为“乌 切洛”(即飞禽之意),成为对透视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保罗·乌切洛是15世纪意大利最具魅力的画家之一。保罗.乌切洛是马萨乔的学生,他是位才华横溢却缺乏毅力的人,是“透视法则的探索者”。虽然寿命很长但留下的画并不多,他的那些著名的大幅画往往是由他开个头,然后由助手去完成。他致力于透视画法的研究,创造出往往充满游戏味道、并很有深度的生动作品。他也接受了数个重要宗教画和世俗画订件,但在一般社会意义上,他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据说他晚年过着“孤独、忧郁的贫困生活”。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人们主要记住了透视画法的精妙,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他只是一个怪人。但进入到20世纪以后,他的绘画业绩被重新评价,他被誉为是15世纪最具个性的画家之一。
乌切罗是瓦萨里给他起的绰号,就是“鸟”的意思,因为他十分喜欢小动物。1425年,他到威尼斯制作镶嵌画。1436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绘制英国雇佣军将领霍克伍德的骑马像。作品首次表现了画家对透视法的深深迷恋。之后又为主教堂设计了钟面的装饰和彩色玻璃窗。晚期作品有《圣乔治和龙》以及《林中狩猎》等。他将当时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潮流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国际哥特式的装饰风格和早期文艺复兴对透视的科学表现。他对透视研究十分着迷,从早到晚在探索,在名作《圣罗马诺之战》中,武器甚至马的身躯都是严格按照透视规则绘制的。不过在主题的选择以及装饰性的画面处理方面,他又是国际哥特式的。在《林中狩猎》中,不仅表现了浪漫的故事,华丽的人物,精致的色彩,更有人物、马和狗向纵深运动的过程,体现了深度空间的效果。
《圣罗马诺之战》1
《圣罗马诺之战》
《圣罗马诺之战》是乌切洛58岁时的作品,描绘的是佛罗伦萨与邻邦的一次战斗场面,从画面效果看,画家并不在意于战斗本身情节,而着意于画中人物和环境道具的复杂透视关系处理,由于画家孤立地从研究透视关系出发,因此忽略了人物的生动性,以致使画中人丧失了真实感,整个画中形象显得刻板、生硬缺乏生活气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引进科学塑造艺术形象,作为一种技法研究是不可避免的,乌切洛的作品对后世画家透视画法有重要意义。
《圣罗马诺之战》2
这一幅画《圣罗马诺之战》的内容并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佛罗伦萨市与邻邦进行的一种区域性战争的一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是要表现他所钻研的复杂的 透视关系,如图右侧两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画面左侧集中的骑马人物前后关系,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间的 透视距离,以至连战士的长矛的不同角度都一一被他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类似《圣罗马诺之战》的画他一共画了三幅,其中有的以长枪的倾斜度来展示透视关系, 有的从马的后臀蹶起与其身子的透视比例作了深刻的描摹,目的尽在追求透视法。当然,这样孤立地研究透视,势必忽视了形象的生动性,以致画面的真实感都丧失 了。形象显得刻板、生硬,人物缺乏立体感。
《圣罗马诺之战》3
这种实验所造成的缺陷,是当时探索绘画技法所不可避免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的,但它要经过反复的失败过程,专求形体与空间透视的精确,势必忽略了人物运 动的连续,结果是舍本求末。这些只能在进一步完善解剖知识、色彩学知识的情况下求得解决。但乌切罗的绘画实验,对于后世画家重视绘画的透视学是有一定意义 的。绘画技法的改进正是在这些前人的失败基础上达到的。乌切罗的三幅《圣罗马诺之战》,集中在1455-1460年间完成,这一幅是他实验的首幅作品,约 183×320厘米,另一幅(一长枪杆戳地,右侧一匹马的后腿蹶起)有182×323厘米,均作于板上。此幅画现藏于伦敦国立画廊,其余分藏于佛罗伦萨乌 菲齐博物馆。
《法比奥·马西莫》 Fabio Massimo
创作年代:15世纪
作 者: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1397-1475)
尺 寸: 47 x 51 cm
材 质:板上油画pittura su tavola di legno
作品解说:
这是大箱子嵌板中的一块木板画。与另一块恺撒·奥古斯都的形象一样,主人公奎恩脱·法比奥·马西莫(Quinto Fabio Massimo)是古代罗马史上著名的人物、英勇的军队指挥官法比贵族的后裔。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中,奎恩脱·法比奥·马西莫于公元217年在意大利反对阿尼巴雷(Annibale)的战争中期,被认 为是个独断专行的人。由于在与阿尼巴雷的对阵战中,他运用了延长时间削弱敌方力量的谨慎战术而立功,得到“足智多谋”的绰号。画面中,军队司令骑在红、黄 配饰的坐骑上,解开的胸甲里隐约可见的紧身衣,头盔下是古罗马人特有的笔挺鼻梁的俊俏面庞。
意大利 帕多·乌切洛 《圣罗马诺之战》
意大利 帕多·乌切洛 《圣罗马诺之战》 板上蛋彩 纵182.9厘米 × 横322.6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此画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市与邻邦进行区域性战争的一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来显示出透视在创造复杂空间时 所能达到的程度。画中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 与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都被画家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然而却忽视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可能比起这幅画来,画中的事件更不为人所知,但保罗·乌切罗这幅《圣罗马诺之战》(约1438 – 1440)展现出佛罗伦萨人战胜锡耶纳人的过程,当时是1432年六月一日,将领是尼科洛·达·托伦蒂诺,他是梅第奇家族的朋友和战略盟友。这幅画是三幅系列画作之一,安放在洛伦佐·德·梅第奇的宫殿中,刻画了战役的多个时刻。当三幅画同时挂出时,它们各自的背景就会构成一幅连续的图画,颂扬佛罗伦萨在军事上的胜利。现在这些作品分散在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受过培训的帕多·乌切洛,既是马赛克制作师、金匠,又是一名画家。据传记作者吉尔吉奥·瓦萨里记载,乌切罗痴迷于透视法则,尽管他的手法能够同时保持传统和时尚。虽然他的同代人菲利皮·布鲁内莱斯基和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都提倡使用单点透视完成艺术构图,但乌切罗更喜欢使用自然透视,这源于中世纪的光学处理手法。不过他针对单一构图中的多个主题组,可能使用了不同的灭点。这种前景使用单点透视、背景使用更传统的自然透视方法,让这些战斗场景中充满力量和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