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战术的发展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19阵型,到1925年越位规则改变后所出现的“WM”阵型,再到如今,足球阵型在跌宕起伏中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格兰队的主教练拉姆塞创造性地开始使用442阵型,带动了世界足坛的一个新的战术革命时代,许多以4后卫为基础阵型纷纷应运而生,开启了战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442定然是足球舞台上最为闪耀的那颗明星。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足球世界的光芒绝非被442所完全垄断,另外一种阵型——433在逐渐积蓄了自己的力量,到了本世纪终于被不少豪门球队发扬光大,成为了当今世界足坛最受人欢迎的阵型之一。
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曼城、利物浦······比起如今有一些捉襟见肘的442,球迷们可以不假思索说出许多使用433阵型的豪门球队。这一套阵型在诞生之初并不如如今一般火爆,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期两大关键节点,才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光发热,最终成为了当今世界足坛阵型的代表之一。
【历史沿革】
433究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这一问题困扰了许多的足球历史学者。经过近人的探索,我们发现,433阵型正式确定和发源的时间其实还有所差异。433阵型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意大利主帅维托里奥·波佐在上世纪30年代所发明的“Metodo”体系。
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形成所谓四后卫的理念,波佐所开创的“Metodo”体系充其量也只能被视为433阵型的开端。这一套阵型只有两名后卫,整体站位可以被理解为2323。之所以被称之为433阵型的开端,很大一部分程度指这一套阵型创新性提出了三前锋,还在进攻中大量依靠两名边后卫的前插。
正统433阵型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杯是战术革新的前沿地,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足坛的交流远不如如今一般频繁,许多创新战术在使用之初往往可以获得巨大红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环境,许多主教练往往在世界杯前会创新性地提出“闻所未闻之战术”,433阵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鲜明代表。
1950年世界杯在巴西举办,同处南美大陆的乌拉圭国家队省去了路途之烦,也有更多时间钻研战术革新。也正是在那一届世界杯上,乌拉圭国家队的主教练胡安·洛佩斯正式将他创造的433阵型搬上历史舞台,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甚至一度压倒了巴西队所带火的424阵型。
与如今众所周知偏向于进攻的433阵型不同,1950与1954年世界杯上的433阵型甚至被视为一种防守阵型。原因很简单,那是一个足球战术上处于起点的时代,整体战术思想偏向开放,面对巴西国家队叱咤风云的进攻群,433阵型较之以往的2323阵型明显提升了后场防守人数,而中场的三人组也尽量避免过度前插、保证中后场防守拦截面积。
乌拉圭国家队用这种偏向于防守的433阵型作为对抗巴西的法宝之一,尽管由于纸面实力的差距,他们在与桑巴军团的正面较量中还是常常处于劣势。但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说,433阵型的使用还是为他们的防守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在最为关键的世界杯决赛中,这套阵型在防守端的优异发挥让进攻一向砍瓜切菜的桑巴军团竟然无计可施,最终只能1:2败下阵来,送给对手时隔多年来的又一个世界杯冠军。
在1954年世界杯中,乌拉圭继续将这套阵型发扬光大,在1/4决赛中,乌拉圭继续摆出433阵型,成功遏制了马修斯、洛夫斯特芬尼等人的进攻,将巨星云集的英格兰队挡在4强门外。
1950年是433阵型登堂亮相的年份,而乌拉圭夺得世界杯冠军后,这套阵型更是漂洋过海传到了欧洲,为了当时被用来克制进攻强敌时的制胜法宝。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442阵型开始火热起来,433阵型的复古风又吹向了世界杯舞台。在1982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所率领的阿根廷国家队就在巴西队的433阵型下毫无发挥。
当然了,由于乌拉圭发扬光大这套阵型时还处于遥远的五六十年代,即便他们为这套阵型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的433阵型与当时的那套433阵型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真正意义上让433阵型与现代接轨,还是要靠着全攻全守的荷兰队。
米歇尔斯出生于1928年,被称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主教练之一。他球员时代是荷兰著名的前锋,也是70年代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创造者。在阿贾克斯执教期间,米歇尔斯潜心研究战术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进攻计划,这一套进攻计划仍然以433阵型为基底,但更加强调球权控制和空间利用,对于边后卫和边锋的使用也颠覆了某些传统理念。
来到荷兰国家队后,米歇尔斯继续将这一套理念发扬光大,并大力提拔了许多符合其战术思路的优秀球员,其中就包括了后来享誉世界的传奇巨星约翰·克鲁伊夫。
在1974年世界杯中,克鲁伊夫领衔的荷兰队秉承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理念,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华丽足球体系。尽管他们没有能够拿到世界杯冠军,但却被公认为当届世界杯的“无冕之王”。也正是得益于此,即便没有能够登顶世界杯,但荷兰队再度带火了433阵型,此后又在1998年的欧锦赛半决赛中击败西德队,为荷兰队复仇。
1999年,为了表彰米歇尔斯开创433阵型新时代的功绩,国际足联将他评选为世纪最佳教练。也可以说这是从此刻开始,433阵型正式登入了一流阵型的行列,也开始了进一步更新换代的历程。发展到如今,433阵型在攻防方面的理念早已成熟,在实战中的经典案例更是数不胜数。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就结合各项数据以及战术分析,详细为大家介绍433阵型的攻防方式。
【优点】
433阵型由1名门将、4名后卫(两名中后卫以及两名边后卫)、3名中场、3名前锋(1名中锋和两名边锋)组成。这三条战线的球员将球场分成了5个垂直通道,是提倡球权控制、三角传递的代表性阵型之一。
我们来看上面这张图片,可以发现,433阵型凭借其站位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便不进行任何的人员轮转变化,也可以在球场上构造出9个三角传控体系。简而言之,每3个球员可以组成一个相对较小的传控团体,可以有效化解对方在局部施加的逼抢力度,是433阵型构建传控体系的关键环节。
或许球迷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的名帅在组织进攻端都推崇三角传递。所谓三角传递,就是说每个球员在拿到皮球时,周边至少有两名接球点,与其形成一个三角传控体系。三角传控体系建立后,如果对方只用1~2人进行逼抢试图破解,持球人只需要将皮球传给另外一位潜在接球人就可以,对方的逼抢体系自然不攻而破。
巴萨在进攻中变阵253
同时,这套体系也为球队创造了轮转换位的空间。众所周知,433阵型对于边后卫的利用极为重视,在进攻状态下,边后卫会高度前插来到中场靠前位置,甚至在某些时候进入边锋所在的区域,冲击对方的防守腹地。当边路拥有边后卫冲击对方的防守体系时,两名边锋就会获得更加自由的跑动空间,以求在部分时间下大幅度回撤参与组织调度。
在组织进攻发起时,两名边后卫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帮助,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利用速度优势冲击对方的边路防线,以带走对方在边路的防守力量。
进攻组织端的主要职责则需要中后卫来承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仅仅依靠两名中后卫,是很难承担起球权向前输送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就需要有后腰适度回撤来协助组织调度,这种轮转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后腰回撤”。后腰回撤可以让后防线在短时间内出现3名后卫,极大增加后防的传球点,让对方的逼抢阵型被彻底搅乱。
在中场,3中场看似人数单薄,实则也形成了一个三角传控体系,亦是433阵型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在上个世纪流行一时的442阵型看似在中场拥有4人,而在具体进攻时仅仅只有处于中路的两人,左右两边的两名边前卫往往需要承担大量的前插任务。从防守来看,边前卫离开后,仅依靠两名中场之力是很难覆盖辽阔的边路防守空间的。3中场的存在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点,左右两名中前卫在场上的位置相对灵活,其实补位也可以填补边路的防守空缺。
在由攻转守过程中,433之所以能够火爆全世界,与快速轮转后所带来的阵型变动也有很大的关系。如上图所示,两名边锋可以在由攻转守过程中离开边路,来到三名中场身前,作为阻滞对方向前推进的第1道拦截线。
针对那些喜爱中路渗透的球队,两名边锋并不会在站位过程中过度拉开,而是会积极围绕在中锋身旁,极大增强球队在中路的防守拦截力度。当这两位边锋位置回撤到中场,球队的防守阵型就会变为451,一方面增加了中后场的拦截面积,另一方面在反击中也可以通过边路球员的推上变成253阵型。
在进攻状态下时,三中场对阵两中场的明显优势也是逆转战局的重要原因。对于绝大多数球队来说,盯防一个三人传控小组绝非易事,依靠人数相等的1对1盯防成功率相对较低,如若碰到类似于哈白布这样的明星中场,容易沦为对方的“玩物”。
【缺点】
有优点就会有缺点,这一定律在足球世界中也不例外。
相信不少球迷早有感触:433阵型虽然在当今世界足坛无比流行,似乎仅限于中上游球队中。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使用433的球队都是豪门,那些纸面实力较为平庸的中下游球队对此似乎唯恐避之不及。
毫无疑问,433阵型为长时间控球以及在反击过程中的快速向前提供了有力的佐助。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阵型的缺点也是非常明确的,种种缺点让不少中下游球队不敢轻易尝试。
简而言之,对于那些豪门球队来说,433阵型所带来的控球便利以及压上力度是主教练所苦苦追求的。但对于中下游球队来说,长时间的控球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球员个人实力有限,盲目强调控球率或许能够将球权更长时间的掌握在自己脚下,但也会给予对方更多的逼抢空间。球员无法完成主教练所安排的传递任务,反而在后场白白丢失球权,直接致使原本已经构建完成的433体系崩盘。
有些被豪门主教练视为优点的理念,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转变为缺点。表面来看,三名前锋组成的进攻线有力增加了球队的进攻力度,而球员位置的灵活性也让中场能够时时刻刻得到支援,甚至不少顶级中锋还能在回撤时担任前腰重任,承担起外围威胁球传递的重任。
这套理论看似天衣无缝,但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过于强调控球成功率。对于豪门球队来说,简单的三传两导自然不成问题,至还能在平平无奇的传控中窥得对方的防守漏洞,突然改传为塞,直接渗透对方的防线。但对于更多的中下游球队来说,即便前场堆积了多达三人组成的前锋线以及两名边后卫插上所补充的进攻体系,但具体实施仍然无法逃避人员臃肿、传控成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利物浦拿到欧冠冠军的433阵型
一旦在前场传球失误,而局限于个人能力又没有办法组织起第一时间的高位逼抢,多达五六人组成的进攻体系不仅没有办法为球队的第一时间拦截添砖加瓦,反而还白白消耗了中后场的防守力量,致使对方可以通过三传两导通过防守拦截线,从而直面后防线。
曼城的433阵型
除此之外,单后腰的配置在这个442、4231流行的时代也显得有一些过于单薄了。以曼城为例,他们所使用的单后腰是来自西班牙的罗德里,无论是正面防守拦截能力还是传球准确率都属于英超顶级。但对于更多的中下游球队的后腰选手来说,他们在个人实力的对抗的时候往往无法占据优势,1对1防守都只能勉力支撑,若对方在后腰持球时投入2~3人的逼抢力度,实力较为平庸的后腰失误率就会大幅增加,身旁又没有球员能够及时弥补,后防线的漏洞就此暴露。
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即便将三中场全部纳入防守状态下的阵型时,仍然存在着诸多漏洞。这些漏洞并非只在中下游球队身上存在,即便皇马、曼城这些豪门球队也会有鲜明体现,但由于他们的球员有着更为强大的个人实力、有着更为出众的战术执行力,往往可以通过个人能力弥补瞬息之间的漏洞暴露,保证球队的攻防轮转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线上。
前文已经提到,433阵型的进攻大幅依赖于边后卫前插后与边锋的配合。在此背景下,如若边后卫离开防守位置,后防线的两侧就会出现巨大的真空,需要前场的三名中场拉边协助防守。而三名中场的拉边或许可以弥补边路的防守空档,但过度拉边又会使中路暴露出巨大的肋部空档,对方从中路渗透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有的球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也会将433阵型中的三中场位置进行变化,比如说从单后腰改变为双后腰,而仅仅在前场设置一名前腰作为进攻核心。但这种阵型也有着明显的漏洞,就是单前腰在进攻组织时往往会显得有一些迷茫。
433是极其强调控球的阵型,这种控球并不是指单一的中后场无谓传递,更多还需要核心球员在关键位置的向前输送。这种输送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失误,但只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成功,就会成为破局的制胜法宝。但对于中下游球队的球员来说,缺乏这种能够一锤定音地“大核”,或许在前场难以依靠个人能力取得向前传球的空间,没有办法在对方多人的围抢下控制住球权。
无论是更偏向于进攻还是偏向于防守,总会有不少流程暴露出漏洞,这些漏洞单单依靠战术层面的抉择是没有办法做出弥补的。不少主教练畏于这种漏洞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敢轻易启用433阵型,致使这种阵型逐渐成为了豪门球队的专属品。
【结语】
近年来使用433阵型最具有代表性的球队恐怕就是瓜迪奥拉的巴塞罗那了,当时的瓜帅虽然初出茅庐,但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433传控打法。有了一批纸面实力强大的球员都第一,瓜迪奥拉上位后继承了球队崇尚传控的光荣传统,将这套以433为基底的巴塞罗那带到了欧洲之巅,即便如今还活跃在不少球迷的印象中。
瓜迪奥拉后,433阵型迅速火爆世界足坛。上到豪门球队,下到青训梯队,主教练们都纷纷研习这套阵型在攻防两端所带来的优劣,他们试图通过这套极具想象力和张弛有度的阵型开拓属于自己的战术江山。但正所谓有利就有弊,433带来的优点非常明确,但其劣势同样不可忽视。
如今,433阵型的发展趋于平稳,它不如发明之初那般火爆全球,但在许多中上游球队中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不过对于那些中下游球队来说,当他们对于传控有着独特的想法,也敢于在丢球后恢复控球,也可以在比赛过程中临时变阵,将球队的阵型调整为433。
总而言之,足球革命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433已经在世界足坛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岁月中,这套阵型的优缺点都将进一步放大,或许最终会呈现出两极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这套阵型必然会为足球革命的发展添砖加瓦。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有某位极具开创力的主教练寻找出更加平衡的协调,433能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尽力避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