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总结,大概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在平台推了系列文章。尤其《秘书工作》杂志发表的《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一文,归纳了总结工作的八种角度,拓展了写作思维和视野。笔者每年都会负责撰写并修改一些重要的工作总结或总结类汇报材料,有些许感悟,与大家作个分享。
关于工作总结类文稿,我还是想谈谈它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机关最常用的文种之一,无论是年度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还是领导讲话材料、汇报材料,其中都要有总结工作的内容,而且篇幅占比较大。简单来说,工作总结就是“把所做的事情说清楚”,基于此,其写作门槛又是相对较低的,无论是已在机关工作多年写作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板凳”,还是刚进来的新人,都有可能被安排写该类稿子。但要真正把一个工作总结写好写出彩又是很难的。每年我看总结几十上百份,但较少看到很亮眼的。下面,进入正题,先谈谈工作总结的一些“通病”。
工作总结的“通病”
1.毫无站位。文章通篇起笔、落笔都较“低”,从中看不到大局大势。实际上,无论哪项工作,都属于国家整体战略的一环,都要从大局高度抓谋划抓部署抓落实,反映在材料中,就要体现出站位来,现在的领导都很看重这一点。如果站位低了,可以说,根本拿不出手,在领导那里是很难通过的。
2.平平无味。我看过一类总结类稿子,乍一看标题对称、结构清晰、体例匹配,还像那么回事儿,但一看内容就完全不行了。文章通篇都是“平”的,毫无起伏,琐细无比,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写进去。看过后只给人一种感觉,这个单位全年没做什么事儿。所谓总结,确实是要把一年的工作内容写进去,考核范围内的工作要说全、不能漏项,这是基础,但仍得分主次、分详略,做得好的工作得细说详说,多给点篇幅,让人看后有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在全文插上几个亮点,整篇总结情感层次就出来了、味道就上来了,质量就提升了。
2.结构杂乱。全文凌乱,标题管不住内容,同件事情上文说了下文又重复说重复写。各段体例不匹配,有的部分极长,有的部分又极短,毫无美感。
3.空洞无物。有类稿子真的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全文洋洋洒洒十几二十页,大话套话多,就是没什么干货。这种感觉,就像在外面餐馆吃“辣子炒鸡丁”一样,要在“辣子”的汪洋大海中去找一粒一粒的“鸡丁”,让人看了生厌,白白浪费审稿人的时间。
4.语法错误。这类稿子可谓有致命伤,语句经不起推敲,越读越觉得不顺。写出这类稿子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写材料。
5.赘述啰嗦。这类稿子的通病就是拖泥带水,不凝练不利落不清爽。一件事情,用三句话能说清楚的,非得要用五句话。大部分稿子都有这个问题。
工作总结的写作步骤
写好工作总结,要遵循一般的写作规则和程序。
1.收集素材。要做到应收尽收。含金量比较高的素材,如之前写过的新近总结类材料,有些内容、结构都能直接拿来用,可节省很多时间。
2.消化吸收。素材收集完毕后,建议要全盘阅读、认真思考,对干了什么工作做到胸中有数,对照上级工作要求、考核文件,看哪些工作是亮点,哪些工作还有什么不足,从而对写什么、该怎么写做到了然于胸。
3.搭框架。搭框架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把文章的“四梁八柱”立起来。这步很关键,也比较难,对写作者的宏观思维、系统思维要求较高。架子搭得好,后面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4.装内容。根据工作性质,把相应的内容装到相应的板块中去。内容装好后,要全面系统梳理,把字句理顺,这也是真正考究写作功夫的时候。字句就好似人的“血肉”,是材料的主体,只有全文语句理顺了,文章的整体质量才上得去。
5.改材料。很多材料高手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确实是写作真理,一篇新鲜出炉的材料,刚看没有毛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冷思考,再回过头来看,就能发现很多问题,对材料再精心打磨、锤炼,这样才能不断臻于完美。
写好工作总结的细节
有的写作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需要写作者自身在千百次的写作实践中悟出来。我这里分享一些写作方面需注意把握的细节,尽可能帮助大家提高写作质量。
1.写作内容是否新。总结中,要用最新文件名、最新政策、最新表述。比如,总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表述就陈旧了,而要在“草”字后面再加一个“沙”字,这代表生态保护理念的更新。有的总结,年年抄年年,有的要求明显变了,但文中表述却年年一样,审稿者一看,自然就丢到一边了。
2.落脚是否准确。有的总结,倒是写得有血有肉,数据、案例很丰富很详实,却没有点出工作成效,这是缺了落脚。有的总结,有落脚,但却跑歪了,举措和成效不顺理成章。有的总结,前半截站位高,后面的落脚却落低了,失了气势。都是不对头的。比如,“通过3个月的培训,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淬炼、政治上得到了历练、实践上得到了锻炼、专业上得到了训练,这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为我履行好职责打下了坚实基础。”乍一看,这段表述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推敲,“思想上得到了淬炼、政治上得到了历练、实践上得到了锻炼、专业上得到了训练”站位很高,后面“这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为我履行好职责打下了坚实基础”落脚就低了下去,前“虚”后“实”、前“高”后“低”,读起来就泄气了。后来,将其改成“通过3个月的培训,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淬炼、政治上得到了历练、实践上得到了锻炼、专业上得到了训练,这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增强了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的信心和决心”后,整个段落的气势就起来了。“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的信心和决心”这一表述站位高,使得前后达到了前“高”后“高”、前“虚”后“虚”的统一。
3.文义是否跳行。有的总结,前后两句中“缺话”,漏了内容,二者接起来显得很突兀。比如,“督促XXX、XXX单位坚决扛起清查整治主责,目前,XXX方面问题整改率为XXX%”。前后两句中间就缺了话,刚一扛起主责,就写整改成效,显然不合适,应补充工作举措方面的内容。后改为“督促XXX、XXX单位坚决扛起清查整治主责,全面摸清XXX问题底数,拿出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分类整改,目前,XXX方面问题整改率为XXX%”就顺畅了许多。
4.标题是否管得住内容。指标题后面的内容,不在标题文义涵盖内,也就是常说的写得不聚焦。比如,“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文明办案”这一标题,不能很好地管住“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好似与“文明办案”有点关系,但不是绝对所指,硬写进去就模糊了主题,让人看后思维发散,有如坠云雾之感,这就是大多文稿不聚焦的通病。实质上,“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应写到“践行政策和策略”中去。文章要写得聚焦,考查的更多是笔者对工作的精准把握功力和思考的深度。
5.语句是否凝练。做到言简意赅、言约义丰、文章隽永是很难的事。比如,简单举个例子,“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市纪委五次全会部署”这一表述就显得啰嗦了些,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就凝练简洁了许多,意思也都表达到了。
以上是简单举的几个例子,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对写作者有所启发和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