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2月16日电 (杨文娟)“作为一名冬奥志愿服务的指导老师,我经常给大家讲的一句话就是‘我,即中国!’。”日前,来自河北地质大学的冬奥志愿服务指导老师贺玉德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很多外国朋友都是第一次来中国,这15天的志愿服务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每一名志愿者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所以志愿服务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让志愿服务成为冬奥会的闪亮名片。”
“双奥”志愿者贺玉德。 照片由本人提供
来自河北磁县的贺玉德是一名“双奥”志愿者。2008年在北京求学时,他就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选拔,并且有幸作为足球赛的队伍联络官入选到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当中。当时,20多岁的贺玉德就对奥运会志愿者有了清晰的认知:穿上这身志愿者服,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都说志愿者的微笑是中国最好的名片,我想通过自己的服务给外国友人留下最美好的印象。”贺玉德的奥运志愿者之梦从此开始。
14年后,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举办2022年冬奥会。此时,已经成为河北地质大学教师的贺玉德又一次圆梦,以冬奥志愿者核心骨干、冬奥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的身份再次为奥运会服务。
据了解,河北地质大学共有74人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包括7名老师,67名学生,主要服务领域是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交通、体育、赛事、通讯等。贺玉德除了是带队老师外,还是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志愿者主管,主要负责多领域志愿者激励物资的发放,以及相应的日常管理和宣传。
“我会经常到志愿者岗位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及困难需求,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贺玉德说,在校志愿培训期间,他已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多次关于赛事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请问我走错场馆了该怎么办?时间不多了,能给我派个车吗?”
“您好,单独派车是不可以的,您在哪个场馆观看比赛,我们来告诉您大巴车的运行时间和地点,您可以坐车到达指定场馆,直达车非常方便快捷。”……
培训时,贺玉德会让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所学的内容和知识通过情景表现出来。情景演练中,为了增加学生应对场景的难度,贺玉德还常常鼓励大家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甚至通过“故意刁难”的方式来锻炼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作为“双奥”志愿者,贺玉德深深感受到了这批年轻志愿者的朝气,他们用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赞许。有一次,在越野滑雪打蜡房,曾有西班牙运动员让志愿者帮忙拿运动装备,志愿者微笑地拒绝了,并用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跟运动员进行友好交流。“因为我们在培训时说过,不能随便触碰运动员的装备,存在未知风险。那时,志愿者非常清楚自己的业务边界,他用专业的能力和自信的态度完美解决了问题。”贺玉德说,当时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冲他和他带领的志愿者们竖起大拇指:中国人,了不起!
现在,通过言传身教和耐心细致的指导,贺玉德带出的志愿者们正在各个服务岗位上发光发热。
贺玉德在志愿者之家登记发放物资。 照片由本人提供
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志愿者之家,贺玉德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就是负责给志愿者发放激励物资、日常打卡等。
“贺老师真像我‘老爸’,只要到志愿者之家,就让我们喝热水,叮嘱我们别上火了,别饿着了……那个啰嗦劲儿跟我爸一样一样的!”志愿者小王开心地说,“每天在这么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想家的感觉都少多了呢!”
因为冬奥会实施闭环管理,今年春节贺玉德和他的学生们都不能回家。除夕夜里,第一次在外过年的小李跟父母视频,挂完电话就在一旁偷偷抹眼泪。贺玉德发现后,赶忙上去安慰:“我们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冬奥志愿服务将成为我们一辈子骄傲的事!”说着,还把今天的统一奖励——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送到小李手上。拿着“冰墩墩”,小李露出了笑容:“谢谢老师,我早就想要一个冰墩墩了,除夕夜有大家和冰墩墩陪我,真的很温馨!”
贺玉德和学生志愿者共贺新春佳节。 照片由本人提供
“想家,怎么能不想家呢?”电话的那一头,贺玉德的语气里充满着对家人的思念。但是他表示,眼下,他们最要紧的就是做好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国内外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