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卫报》1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信心如何在两次奥运会期间飙升烟花点亮夜空,群众热烈欢呼:“北京加油,中国加油,奥运加油。”集体自豪感显而易见。那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14年后中国二度举办奥运会。这一次,国际环境和围绕赛事的氛围已大不相同。2008年与2022年奥运会,都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国与西方关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主题曲《北京欢迎你》,道出一个向世界展示重振雄风的中国。
那时恰逢金融危机开始,美国对华政策以“接触”为主,中国被认为已开始“和平崛起”。蒙特利尔大学的中国历史学家戴维·奥恩比说,2008年是个转折点,“北京奥运会的精彩举办与本可避免的金融危机造成的(西方)混乱,形成鲜明对照。这令许多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国家是重要角色。”“从那时起,一般认为中国抵御危机的表现要好于西方。”他提到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首都骚乱和疫情在西方造成的种种问题。
2008年奥运会后不久,雷曼兄弟公司倒闭。那次金融危机的后果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清楚地表明不太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现实。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人对本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自信。即使在全球危机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一直保持增长。强劲增长使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最大出口国,次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在华盛顿,中国被不情愿地视为美国经济的救星。2009年奥巴马就职后不久,时任国务卿希拉里访华,劝说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主权债务。一些人认为,那次金融危机及其在随后10年的影响,加快了中国的全球观念和战略的转变。
2022年奥运会之前的10年里,西方国家也发生重大变化。英国脱欧投票标志着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转折点,也埋下国内分裂隐患,令许多中国人不解。特朗普当选凸显美国国内紧张,其对华政策放大了北京与西方之间的裂痕,将本已充满矛盾的外交关系变成零和地缘政治竞赛。
但也许更关键的是,疫情增强了中国领导人对本国制度的信心。香港大学历史学家、《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一书作者徐国琦说:“在2008年,中国渴望得到认可,想展示它的财富、世界主义和友好。如今,中国希望展示自信……因此,在回应最近一些西方国家对冬奥会的消极态度时,北京表示:‘没人在乎’。”(作者Vincent Ni,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