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伤停补时多久(“超长补时”的世界杯,短视频时代的一股逆流丨天方足谈Ⅳ)
(农健/图)
看一场足球比赛,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超长补时时代”悄无声息就到来。
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打完第一轮,像巴西与塞尔维亚的上半场仅补时1分钟已是异类。英格兰与伊朗的比赛最为极端,因为伊朗守门员贝兰万德和英格兰后卫马奎尔先后受伤,比赛上下半场加起来补了27分多钟——几乎是一场加时赛的长度。其余赛事,大多数半场伤停补时都去到7-9分钟。
在一个刷15秒短视频已成生活习惯的今天,至少15分钟的补时规则就像一股逆流。感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它科学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只需先问自己,看比赛直播的过程中,能忍住不看手机吗?
一个光秃秃的比赛画面肯定不行,你还需要和朋友们云交流,或群聊或发朋友圈希望得到点赞和回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将用户留在直播屏幕前,各平台提供了直播聊天室、弹幕、红包等等功能,毫无疑问,它们已经彻底覆盖在比赛画面之上,逼着你在缝隙里看球。
一场注意力经济的争夺,最终导致的却是注意力分散。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B组第1轮,英格兰队和伊朗队的比赛,因伊朗守门员贝兰万德和英格兰后卫马奎尔先后受伤,全场比赛加起来补时达27分多钟。 (视觉中国/图)
成长在上世纪的人,还经历过抱着收音机也能津津有味听完一场比赛直播,现在比赛集锦全网都有,90分钟浓缩成两三分钟喂给你,不会错过每一个精彩镜头,但它们的噱头怎么也比不上“三分钟读完一本世界名著”。
球员里的文艺青年马塔,就因为“代沟”困惑过,他发现小孩子问他的全是球鞋款式、发型服饰,几乎没人问一句足球技巧,于是悲呼:“足球正在失去本质,人们更多地谈论庆祝动作而不是破门瞬间。”
近几年各平台争抢流量先下手的,便是占据比赛集锦和短视频版权先机。守完两小时可能得到一个0比0,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浪费生命的冒险,短视频平台上最流行的却也不是集锦,而是“网红球员”,卢卡库、斯特林、马奎尔、林加德……自带搞笑属性球员的快乐足球串烧,趣味胜过一场比赛的流水账。
靠娱乐化流量抓住的观众,有多少能转化成真球迷,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近年来足坛的一个课题便是“足球观众流失”,让比赛节奏更紧凑的NBA化规则改革、填实比赛内容把观众找回来,超长补时的动机可能就来自于此。
早在2017年,荷兰名宿范巴斯滕在担任国际足联技术发展部总监时,就发现裁判员的补时习惯通常是上半场补时1-2分钟、下半场补时3-4分钟,不管发生什么状况都是这个思维定势,于是他也提出了世界杯比赛改用“60分钟停表”模式,犯规、出界等比赛中断都会按表暂停时间,以此来增加净比赛时间——就像NBA那样。
足球规则一直在变革,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其实都还很年轻。1970年之前的世界杯没有红黄牌,1994年之前的世界杯小组赛获胜队只积2分(今天是3分制),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让比赛更具悬念。
伤停补时规则稍微久远一点,相传是1891年阿斯顿维拉门将在比赛末段为拖延时间,故意把球大脚踢出球场外远远的,大家为了限制这种行为,就发明了补时。
作为一个存在百年以上的规则,伤停补时很长一段时间都由裁判做主,一旦超过5分钟就很容易引来争议。英超曾经的专有名词“弗格森时间”,就是对手用来讽刺曼联经常受裁判照顾,不补时到他们进球追平或绝杀绝不吹哨。而相对应的争议则是,总有球队以耍无赖式的延迟开球、诈伤“卧草”、挑衅争吵等行为,来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帮助他们对抗强队。
国际足联也意识到得治这些“拖延症”。作为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的前名哨科里纳,其实在2022年4月就已经预告了卡塔尔世界杯“半场9分钟补时或将成为常态”。那时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个消息,我们对此不会有太大概念,直到它真切发生在自己观赛时。
科里纳认为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作为一名观众,不管买票进场,还是在家看电视,90分钟的足球比赛实际只有46分钟在认真踢,以为我花钱买的是五折的比赛。9分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可以让观众多享受一会足球。”
总结起来,暂时没有办法减少非比赛时间,延长补时就成为唯一办法。
其实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补时已经被适当延长,但还没有今天这样动辄十几分钟这么夸张,唯有裁判观看VAR(视频助理裁判)回放时,大家才会意识到时间在流逝。这是VAR第一次被引入世界杯,对了,在2018之前那十年,足球界在讨论的话题是要不要增加底线裁判,结果这一岗位新生不久,就随着VAR的到来成为历史。
VAR(视频助理裁判)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始被引入。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2日,卡塔尔世界杯C组首轮阿根廷队和沙特阿拉伯队的比赛,VAR对越位的判定。 (视觉中国/图)
科技一旦进入轨道,一切就都将被剧烈而迅速地改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所应用的技术更为全面,首次启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SAOT)”已经发挥巨大优势,人力显然无法比特制摄像机、球内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系统的三位一体更准确;同时,球员任何细微的犯规也都将在场内外多达42台摄像机的监视下无所遁形。大家慢慢可能会习惯,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裁判。
马克思当年就已经发现,机器的出现不仅没能解放工人,反而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强度。足球果然也一样,在科技进步到可以维护球场内一切公平判罚之后,是时候让球员们卷起来了,不许他们在球场上有一丝偷懒。
我们曾经在欣赏足球技巧和战术同时,还能容纳一点野性和狡黠,所以才有马拉多纳那样的英雄。如今马拉多纳去世两周年了,世界杯越来越“纯粹”,纯粹得球员只需要靠结果和数据说话,纯粹得离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黄嘉鑫